English

围绕突破做文章

1999-03-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永林 特约通讯员 聂尔葆 我有话说

陈治明,1945年生,西安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电机学会副理事长、电力点子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非晶态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先后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199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称号。

改革开放为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但作为条件一般的高校如何抓住机遇,谋求更大的发展呢?西安理工大学校长陈治明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必须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围绕突破做文章。

西安理工大学是由原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成立的,学校几经搬迁元气大伤,近几年才有了较大发展,学校的博士点由1993年的2个增加到6个,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实现了零的突破,现在已经增加到3个,硕士点也在近5年净增了10个达到28个,全日制在校生由5年前的4000人增加到近7000人,加上其他办学层次,学校注册学生已超过10000人。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原因就是不囿于条件,围绕突破做文章。

陈治明认为,西安理工大学这几年的“突破”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学校发展上不等不靠。最近两个5年计划,西安理工大学的国拨基建总投资不过1500万元,不及同等规模其他部委院校一、两年的投资强度,怎么办?是等靠要,还是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改善办学环境?陈校长说,我们选择了后者。近5年来,学校自筹经费的投资比例年年大幅度递增,教学、科研设施更新速度加快,基本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6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12000平方米新图书馆分别在去年8月和12月竣工,5万平方米450多套新建教工住宅工程全面展开,今年底全部完成,筒子楼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再加上其它建设项目,“九五”期间学校的基建实际投入量已超过了国拨基建经费的近7倍,保证了学校高速度地发展。第二,在教学改革上锐意创新。陈校长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纠正长期以来专业分工太细、口径太窄的弊端,做好主动适应的大文章。为此,西安理工大学在三个方面进行了突破:一是打破教研室办专业的旧模式,按专业类设系,按类招生,分类培养,从1996年开始形成了以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三大学院为主体,印刷包装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学院为特色,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为支撑,高等技术学院和成教学院为延伸的构架清晰、专业学科结构合理的办学格局。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把教改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上,进一步压缩本科生计划学时,减少研究生规定学分,制定措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三是在大力提倡“敬业修德、安贫重教”的同时,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制定了10条措施激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提高素质。

陈治明最后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停止不前是没有出路的,停下来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像西安理工大学这样正在奋力攀登的学校,更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在上质量、出特色上做文章,以保证学校稳步上到更高层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